電漿科學研究 / 科學儀器製作
教學方面
電漿所開發完成電漿演示實驗(張博宇)
電漿量測之蘭摩爾探針原理與實作(張博宇)
蘭摩爾探針被廣泛使用於業界、核融合、太空量測。本課程讓學生親手製作蘭摩爾探針實際量測電漿之密度及溫度,透過實驗操作了解學術研究或工業應用中之電漿參數是如何量測的。 研究方面
電漿所陳炳志老師研發雙通道光學瞬變相機參與日本RISEsat 任務(2019/1/18成功發射)
科學目標:高空閃電與大氣輝光基礎科學研究
技術傳承:福衛二號高空大氣閃電影像儀(ISUAL)與福衛六號垂直大氣耦合探測相機(EVAC)
工程特點:
極輕量相機
重量:710克
大小:133 X 70 X 104.9 (mm)
台灣自製之客製化太空級光學濾鏡
機上無破壞資料壓縮資料處理
先進太空介面技術,高速資料傳輸(與日方共同合作)
電漿所張博宇老師主持之「磁控電子束加熱金屬離子推進器之開發與建置」榮獲108年科技部航太技術學門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年度成果海報獎第一名
電漿所張博宇老師完成建置台灣第一座設立於大學之高功率脈衝電源系統
可投入太空電漿噴流、太陽風與星球磁層交互作用、磁重聯等天文及太空的現象研究,也可進行國際上熱門的慣性控制核融合研究。該系統亦可產生軟性X射線及遠紫外線,也將投入X射線雷射之開發,目標將此光源應用於先進半導體製程中的微影技術。利用此系統驅動的x-pinch或氣態z-pinch可以產生空間同調的寬頻硬性X射線、軟性X射線及遠紫外線,在材料科學與醫學研究上有許多的應用。
電漿所張博宇老師成功研製時間解析度達15皮秒的高速掃描Streak camera 影像系統
科學儀器製作歐盟QB50 PHOENIX衛星SEUV酬載
中研院及成大共同合作參與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宇宙科學研究所(ISAS/JAXA)ERG衛星任務
台灣主要任務
1.研製並提供低能電子分析航天儀 Low-Energy Electron Instrument (LEP-e) 2.成立台灣科學數據中心
成大與中研院天文所參與日本ERG衛星任務發射至今三年成果
自2016/12/20發射至今,ERG衛星任務相關論文已經發表104篇(包括Nature與Nature Communications各1篇),台灣提供LEPe儀器直接相關論文10篇(其中2019年1篇發表在Space Science Reviews, IF 8.142, Astronomy & Astrophysics領域排名8/69)
|